60歲的承德老人曹發,一邊賣承德名吃驢打滾兒,一邊送出“吉祥”和“祝福”,至今已經有21個年頭了。曹師傅一直有一個愿望:“咱承德是一個旅游城市,如果大家都能把祝福掛在嘴邊,送給五湖四海的游客,那咱們這個文明城市就更和諧了。”
一句祝福,大家都快樂
“驢打滾兒”,叫賣聲響亮而悠長。一位身穿白大褂、頭戴白色衛生帽的老人,推著一輛電動車由遠及近,穿梭在承德每一條街巷。電動車后座上,一個半米見方的玻璃柜,上面寫著“承德名吃 驢打滾”七個字。
20年來,老人曹發和獨特的祝福已經成了承德大街一道風景,很多承德孩子都是伴著老人的祝福和點心不變的味道長大的。
“驢打滾兒”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種傳統小吃,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。用糯米夾餡卷成長卷,下鋪黃豆面,將長卷滾上豆面,樣子頗似驢兒打滾,因此得名。
上午,沿著西大街到南營子一直到新華路、南園、武烈路;下午從水泉溝過石洞子溝奔翠橋,曹發推著車沿街叫賣。只要看到有人悶悶不樂,曹師傅就會跟人說“祝福你,祝你幸福”。有人專門等著曹師傅,就想聽他說句祝福話。
“幸福”、“發財”、“吉祥”、“平安”,都是曹發掛在嘴邊的話。二十多年,曹師傅每天送出“祝福”不下幾百次,大街小巷都有他的“粉絲”。“看著別人高興,我自己也高興。”曹發說。
信義是第一位的
“誠信待人、與人為善。這么多年,還是小時候的味道,而且越來越好了。”今年30歲、家住翠橋的孟昱伯女士笑著說自己是吃著曹師傅的驢打滾兒長大的。
曹發家住頭牌樓金三角小區,清晨6點,同樣是一身白衣白帽的妻子趙金云把100塊做好的驢打滾兒放進箱子里。“這就是我們的工作,這身衣服就是工作服”。
趙金云退休之前是塞北春酒樓的特二級糕點師,曹發1992年下崗后,夫妻倆就開始賣驢打滾兒。豆沙買最貴的,白糖要最好的,芝麻不夠了寧可不做也不偷工減料。這樣下來,一塊驢打滾兒的成本近1.50元,曹發只賣兩塊錢。“只要成本不太離譜,我們就不漲價。信義是第一位的。”趙金云說。
一句祝福,讓這座城市更溫暖
一位家住南園的老人身體不便,但是就喜歡吃曹師傅的驢打滾兒。一個電話,到了南園,曹師傅就包好兩塊點心,爬上7樓,送到老人手里,再送上幾句祝福的話,老人就樂樂呵呵的。
家住西大街的邱先生是曹師傅的老“客戶”,姑父在臺灣,連續8年,老人每年暑假都來承德度假。每隔3天,邱先生就登門買上幾塊驢打滾兒,“老人就好這口”。走的時候不能多帶,老人就買上10塊,裝進保溫箱,回去和臺灣的親人分享。
一到旅游的黃金季節,只要曹師傅推著車子出現在山莊門口,游客圍攏上來,買驢打滾兒、互道祝福、拍照留念。“很多游客都知道,承德有名小吃驢打滾兒,還有一位曹師傅的祝福,讓人覺得這個城市更溫暖了。”山莊導游孫景說。